实验方案五:湖北黄石理工学院项目研究方案

    作者:资讯发布员日期:2017-05-24来源:浏览次数:14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课程建设与教学实验”

  湖北黄石理工学院项目研究方案

  项目负责人:徐红  时间:2007/07/31

 

  一、研究目的、重点和意义

  (一)研究的目的

  黄石理工学院是一所以理工科为主,经、管、医、文、教育等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多科性新建本科院校,其办学目标定位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此,本项目将根据我院办学目标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结合我院的实际办学水平和现状,开展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现状调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课程模式、教学组织方法以及效果评价方法等的研究与实践。

  (二)研究的重点

  1、新建本科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

  2、职业核心能力就业指导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研究;

  2、职业核心能力的效果评价及评价方法研究。

  (三)研究的意义

  1、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状况、企业人才需求状况,制定合理的核心能力课程培养方案;

  2、探索我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3、为新建本科院校提供素质教育的教学解决方案。

  4、为学生就业服务,为学生素质提高服务;

  二、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的内容

  第一阶段,社会调查

  1、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八项核心能力现状调查

  以黄石理工学院为调查重点,再选取湖北地区两所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在校高年级学生为调查重点,对学生的与人交流能力、数字应用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自我学习能力、革新创新能力、外语应用能力等八项核心能力进行专项问卷调查与走访,撰写调查与分析报告。

  2、地方企业和沿海发达地区企业人才需求情况调查

  以黄石和鄂东南地区大中型企业1-2家为重点,再选取沿海地区3-5家大中型企业,对企业人才需求类型、人才质量要求、专业知识和就业核心能力要求等进行调查,撰写调查与分析报告。

  第二阶段,课程模式研究

  1、职业核心能力课程的设置与研究

  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可以采取课堂培训教学、渗透性教学培养或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既可以在第一课堂的必修课、选修课中集中训练学生一个或多个模块,也可以在就业指导课、素质教育课、心理健康教育课等其他课程的教学中渗透核心能力的培养。

  2、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教学内容的开发与研究

  核心能力课程的教学内容不同于专业知识课程的教学内容,其特点是:以"学习领域"为单元教学内容,以能力点为章节教学内容;以行为导向教学法组织教学,以综合性的活动项目的完成为学习评价依据;在教学内容上,可以根据实际开设的课程需要和教学安排自由选择,既可以组织单模块的教学,也可以进行组合模块的教学。

  第三阶段,开展教学实践

  由于我院是一所新建本科理工科院校,不是职业学校,虽保留有许多高职高专专业,但大家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前瞻性还认识不够,所以在第一课堂中开设必修或选修的培训课程难度较大。鉴于此,不妨采取在学生就业指导课、心理健康教育课或素质教育课的教学中,依据学生的不同需求选用单模块的内容灵活组织培训,即需要什么,提供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待培训产生一定效果和影响后,再组织第一课堂的培训教学。在组织第一课堂的教学中,由于受到学时的限制,也可以进行组合式的培训教学,即二、三年级培训"方法能力",组合 "自我学习"、 "信息处理"、"数字应用"三个模块进行教学;三、四年级培训"社会能力",组合 "与人交流"、 "与人合作"、"解决问题"三个模块开展教学。

  (二)研究的方法

  调查法、问卷法、统计法、分析法、行动研究法等。

  三、研究的进度

  本项目组成员共计6人。其中教授、博士2名,副教授1名,讲师、硕士2名、助教1名。项目负责人将承担本项目研究方案的制定、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等工作。本项目前期主要是开展社会调查,中期进行课程教学的理论研究,中后期开展课程教学实践。具体分工如下:

  (一)社会调查

  承担人:徐红、陶志祥、胡茜完成时间:2007.7-12

  调查内容:1、以黄石理工学院为重点,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八项核心能力现状进行调查,撰写调查与分析报告;2、以黄石和鄂东南地区大中型企业1-2家为重点,对企业人才需求类型、人才质量标准要求和就业核心能力要求进行调查,撰写调查与分析报告。

  (二)课程模式研究

  承担人:李社教、徐红、胡邦岳完成时间:2007.9-2008.7

  研究内容:1、职业核心能力课程的设置与研究;2、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教学内容的开发与研究;

  (三)教学实践

  承担人:徐超、陶志祥、徐红、胡邦岳完成时间:2008.9-2009.7

  实践内容:1、在三、四年级毕业班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中渗透核心能力的培养;2、在一年级新生班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渗透核心能力的培养;3、在部分专业学生中举办职业核心能力专题讲座;4、待条件成熟时,在二、三年级学生中开设职业核心能力课堂培训教学。

  四、研究的成果形式

  1、社会调查报告(2篇)

  (1)黄石理工学院学生八项核心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报告;

  (2)黄石和鄂东南大中型企业人才需求情况调查报告。

  2、理论研究论文(2篇)、训练资料(1本)、研究报告(2篇)

  (1)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课程建设与教学实验的研究报告;

  (2)职业核心能力课程的教学组织方式;

  (3)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

  (4)职业核心能力训练辅导资料;

  (5)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效果评价报告。

  五、尚缺少的条件和拟解决的途径

  1、本项目的研究目前尚缺乏具体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指导

  解决办法:在本项目总课题组专家和同行们的指导和帮助下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

  2、在全院大范围开设职业核心能力培训专门课程目前难度较大

  解决办法:第一步,在全院应届毕业班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中渗透核心能力的培养;(已获准)

  第二步,在全院新生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渗透核心能力的培养;(可操作)

  第三步,在部分专业学生中举办职业核心能力专题讲座;(可操作)

  第四步,待条件成熟时,在二、三和四年级学生中开设职业核心能力课堂培训教学,即在三、四年级学生中开设10学时的培训课程,或在二、三、四年级学生中开设20学时的培训教学课程。(难度大)

  3、调研经费、培训教师课酬、课题组人员培训经费等尚存在缺口

  解决办法:第一步,将该项目列入院级教学研究项目(已成功)和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已申报);

  第二步,继续争取学校的政策支持和经费支持;

  第三步,争取总课题组的政策支持和经费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