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方案17:深圳市第一职业学校实验方案

    作者:系统管理员日期:2017-05-24来源:浏览次数:3

《职业教育中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效研究》子课题实验计划

  深圳市第一职业学校

  为保证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职业教育专项)《职业教育中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效研究》子课题《核心能力培养的实效研究》在我校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计划。

  一、课题背景

  职业核心能力是从所有职业活动中抽象出来的一种最基本的能力,普适性是它最主要的特点,可适用于所有行业的所有职业,对劳动者来说,掌握好职业核心能力,可帮助劳动者适应就业的需要,帮助劳动者在工作中调整自我,处理难题,并很好地与他人相处。职业核心能力是每个人成功的有效的能力、基础能力,在现代社会,其重要性日益显现。

  职业核心能力对中等职业学校来说,培养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是增强就业竞争力的根本。开展职业核心能力的培训和认证,是职业素质教育的平台和重要手段,按照职业生涯的基本要求,明确职业核心能力的基本范围和能力点,在就业之前,强化职业核心能力的培训,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核心能力,更好地指导学生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为自己满意工作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我校近几年在人才培养定位上,也一直在探索思考,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如果说通过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环节,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特定能力,为学生就业做好了从业专业准备,那么行业通用能力与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则是为学生就业做好了从业素质的准备。从用人单价返馈的信息和对毕业生跟踪调查中我们得知:学生的与人交流、与人沟通、与人合作、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创新能力等非专业性素质越来越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现代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对职业教育带来变化是全面的,这就需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广阔背景下重新审视职校学生的与人交流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等职业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的全面创新来提高学生的核心能力,以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求。使我们的学生在职场中能胜人一筹,并获得就业能力的可持续提升。

  2008年5月-2009年6月,我校部分教师应劳动部国家职业核心能力培训中心邀请,参加了全国职业核心能力师资培训班,系统接受了“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创新能力”等七个方面的职业核心能力培训,深受启发。认为职业核心能力的提出以及在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中开展职业核心能力培训,符合国家教育部提出的中等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同时也与我校提出“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人才” 的办学理念、办学方向非常吻合。在反复调研和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学校决定在07级就业年级开设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新课程,在相关年级的文化课程和专业理论课程、专业实操课程和学校举行的各项活动中进行了《职业核心能力》的渗透,与此同时开展了职业核心能力教学研究和试验。

  二、研究的目的:

  本课题拟通过对自我学习、与人交流、信息处理、与人合作、数字应用、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探讨和研究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的有效学习途径和教学方法,研究适应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培训的教学组织方式和方法;研究中职业学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培训效果评价方法,构建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课程管理模式,最终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三、课题试验内容、方法及预期成效

  (一)试验内容

  1、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途径及其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2、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对中职人才专业核心能力的提升、就业创业的影响;

  3、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及其对专业教学的影响;

  4、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程职业核心能力渗透教学研究;

  5、中等职业学校开展第二课堂培养手段与方法研究;

  6、职业核心能力测评体系及其理念在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价值。

  (二)试验方法

  以劳动社会保障部的七大能力训练模块(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创新能力)内容为主,通过综合教学试验、素质教育课、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专题讲座、融入专业课教学、主题班会等途径开展课程教学,加强能力训练,整个过程体现和贯穿职业教育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

  主要试验方法有

  1、教学试验法:按照不同专业随机选取七大职业核心能力模块中的某几项开展教学,重点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条件、产生效应等诸方面进行对比试验研究,得出总结性报告。

  2、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亲自访问、电话访问、网络调研、文献检索等途径手段研究学生、行业、企业及社会对职业核心能力的认识和需求程度,为开展职业核心能力教学提供科学依据。

  3、行动研究法:通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落实学习任务、实施多元化评价考核检测教学效果、以任务驱动为导向实施项目教学法等具体行动,切实将职业核心能力培训贯穿于专业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在行动中教学,在行动中育人。

  4、个案研究法:研究设计比较典型教学案例、单元设计等教学文件,突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和活动载体的任务驱动法。

  (三)试点安排

  为切实提高中职在校生职业综合素质、职业社会能力、就业和创业竞争能力,力争在较短的试验期内取得预期成果。经课题组会议研究并请示学校同意,本次试验从08就业年级中开设职业核心能力培训课程,根据不同的专业、不同的课程进行职业核心能力渗透,直到2010年试验期结束,取得良好的教学方法、教学途径和教学效果等经验后,于2010年秋季正式纳入教学计划执行。

  (四)预期成效

  1、在调查研究和比较分析基础上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2、构建中职学校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实施方案;

  3、形成中职学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评价方案;

  5、完成论文若干,其中公开发表最少1篇。

  四、试验组织与实施

  (一)课题成员及职责分工

  1、裘一民:校长,实验项目组组长。课题试验的总体组织与协调;承担职业核心能力课程的教学任务。

  2、欧阳文伟:副校长,实验项目牵头人。负责试点专业具体教学实施工作;根据试点情况,完成专业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课程方案及评价方案;承担职业核心能力课程的教学任务;省部级刊物公开发表相关研究论文一篇。

  3、张哲:学生科长,实验项目实施负责人。负责项目具体协调组织与进程监管;负责师资培训工作;承担职业核心能力课程的教学任务;完成课题研究报告。省部级刊物公开发表相关研究论文一篇。

  4、陈建祥:教务科长。负责职业核心能力课程的教学组织与管理;完成职业学校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培训的课程安排方案;

  5、邓娟:德育科科组长。负责制订课题试验研究方案;承担职业核心能力课程的教学任务;研究中职学生核心能力培养培训效果评价方法;协助完成课题结题报告;省部级刊物公开发表相关研究论文一篇。

  6、何新文:就业年级长。承担职业核心能力课程的教学及试点班级管理;资料收集整理,分项试验项目的具体落实工作;参与完成中职学生业核心能力培养、培训的课程方案;开展试点学生培训前后的能力测评;开展试点学生的就业能力跟踪调查等,完成能力测评报告;省部级刊物公开发表相关研究论文一篇。

  7、谢文峰:专业课教师。承担职业核心能力课程的教学及试点班级管理;资料收集整理,分项试验项目的具体落实工作;参与完成中职学生业核心能力培养、培训的课程方案;开展试点学生培训前后的能力测评;开展试点学生的就业能力跟踪调查等,完成能力测评报告;省部级刊物公开发表相关研究论文一篇

  (二)试验组织实施

  1、师资培训

  利用暑假,聘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全国职业核心能力培训认证推广服务中心对我校全体教师进行职业核心能力培训。

  责任人:张哲

  2、教学计划

  由学校教务科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列入必修课教学计划,2010年2月开始,在就业年级教学班级开设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

  责任人:陈建祥

  3、前测后测

  试验期内正式开课前对所有学生进行职业核心能力总体情况前测,收集处理信息,为确定教学方法,实施教学任务和教学评价提供科学参考依据。课程结束后(可以是一学期,也可以是一年,也可以是试验期结束)进行后测,并进行前后对比,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处理,将其结果应用到试验研究报告中。

  责任人:邓娟

  4、教学实施

  以就业年级各教学班级为载体,各班班主任为任课教师,以主题班会为主要活动载体,以项目教学法为主要方式,负责落实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并按照课题组要求完成相关资料收集、处理、上报工作,协助完成课题试验的相关内容。

  责任人:年级长何新文

  5、考核方式

  ★ 2009-2010年,以过程考核为主要方式,包括以下项目:

  (1)考勤:占10%。

  (2)参与项目活动表现:占30%。

  (3)项目完成情况:占50%。

  (4)期末总结报告:占10%。

  责任人:各任课教师

  6、课题管理

  课题组严格执行试验方案,认真完成课题研究任务,按期提交总结报告并验收。

  五、试验研究进度安排

  本试验研究期为一年半,自2009年月开始至2010年12月止,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试验准备阶段(20099~20102月)

  本阶段的研究任务是:师资培训;收集国内外有关资料,撰写本课题开题报告并申请课题开题,确定研究试验方案和重点;成立课题试验研究项目小组、确定成员分工、制订试验方案、设计课程培训方案、搜集和开发相应的课程核心资源、在试验班级开展前测。

  第二阶段:试验研究阶段(20102-20107月)

  本阶段是课题研究的重要阶段,主要研究任务是:按照预定的试验目标,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试验研究,实施和完成试验方案所列的内容。

  第三阶段:中期总结阶段(20107月至20108月)

  本阶段的研究任务是:收集整理资料,进行信息分析处理,综合单项试验成果,形成阶段成果(完成一个调研报告或一份阶段总结)。

  第四阶段:试验总结及推广阶段(20109月至201012月)

  本阶段的研究任务是:向总课题组负责人提交研究报告,申请鉴定验收;如果研究取得良好效果,则提出试验成果在全校推广应用的规划。

  六、试验的政策及经费保障

  为保障本项目试验的开展与应用的研究,学校拟作为教学专项研究,提供以下政策支持:

  1、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项目试验研究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加强对项目的领导、组织、执行、监管力度,确保试验取得预期效果;

  2、学校要及时订购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编的《自我学习能力训练手册》、《与人交流能力训练手册》、《信息处理能力训练手册》、《与人合作能力训练手册》、《数字应用能力训练手册》和《解决问题能力训练手册》配套教材及相关教师用书,保证教学需要。

  4、、学校要提供一定的试验与研究专项经费,用于试验材料准备、交通通讯、对外交流、论文发表、专著撰写等保障。

  六、成果形式

  1、每门选修课主研教师完成一篇论文,共计划5篇;

  2、每门选修课主研教师完成一份实验报告,汇总为一篇综合报告;

  3、在学校建立职业核心能力测评体系。

  研究任务分工


姓名

职务、职称

授课内容

《核心能力》

训练内容

裘一民

校长

正高

《职业规划与就业岗前指导职业指导》

敬业素质训练

与人合作

能力

欧阳文伟

副校长

中级

《职业规划与就业岗前指导职业指导》

创业教育

解决问题

能力

张哲

学生科长

高级

《职业规划与就业岗前指导职业指导》

从业素质训练

与人交流

能力

邓娟

德育科组长

高级

《职业规划与就业岗前指导职业指导

职业生涯规划

自我学习

能力

何新文

年级长

高级

专业课教学

就业指导

信息处理

能力

谢文峰

专业课教师

中级

专业课教学

创业教育

数字处理

能力

何新文谢文峰

负责日常教学运行、资料收集和建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