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方案16: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子课题实验方案

    作者:系统管理员日期:2017-05-24来源:浏览次数:5

《高职院校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效研究》实施方案

  (课题负责人:王宝生)

  一、研究方向

  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要求,职业核心能力分为六项,即:与人交流能力、与人合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数字应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等。我院拟从六个模块中选择3-4个模块,集中力量,以课程资源开发、学习环境和活动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设计、能力测评及认证为一体,在我院进行实践研究。旨在培养高职大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提高高职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发展后劲。通过学校课程开设、教学研究、能力培养和测评认证的具体实施,探讨和研究高职教育中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二、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二年的时间里,预期达到如下目标:

  1.完成高职院校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课程设置和方案。

  2.研究适应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方法。

  3.完成高职院校学生现阶段对职业核心能力需求和现状的调查。

  4.完成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被学生所认可程度的调查。

  5.研究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达到的效果。

  6.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测评认证的方法、形式、渠道的研究和探讨。

  三、研究方法和进度

  1. 撰写研究方案(2009年4月)

  2. 完成我院学生职业核心能力需求的调查(2009年5月——2009年6月)

  具体实施:在全院8个系中每系选取100-2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其对职业核心能力及其重要性的认识,了解学生目前最迫切希望掌握的几项核心能力。

  3.根据前期调查结果,将学生最为需要的排在最前的3-4个模块挑选出来,在全院进行课程的开设和实施。(2009年9月-2010年9月)

  4. 选修课报名阶段,仍以问卷形式进行职业核心能力被学生所认可程度的调查。(2009年9-10月)

  5.在课程开设中对课程资源开发、学习环境和活动设计、课程实施等一系列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方式、方法进行研究。(2009年9月-2010年9月)

  6. 在每期培训结束时,以问卷形式进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达到的效果的调查,将各期培训结果综合对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达到的实效进行研究。(2010年)

  7.对部分学生进行职业核心能力的认证考核试点。(2010年5月-10月)

  四、预期的研究成果

  1.形成高职院校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课程设置和方案。

  2.总结适应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方法。

  3.撰写高职院校学生现阶段对职业核心能力需求和现状的调查报告。

  4.针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达到的效果,及测评认证的方法、形式、渠道的研究结果发表和出版相关的论文和著作。

  5.2010年底撰写《研究报告》,接受主课题组的专家鉴定。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2009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