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方案15: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子课题组实验方案
-
作者:系统管理员日期:2017-05-24来源:浏览次数:4
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实效研究实验方案
(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子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是伴随终身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从业者要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职业核心能力”已经成为现代职场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为此加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和研究是现实社会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出的重要课题。为搞好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工作,我院于2008年选派3位师资接受核心能力培训,随后又请专家来院举办了核心能力的讲座,积极把核心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中进行尝试,2009年上半年开始了以选修课教学的方式对2009届学生进行核心能力中与人交流模块的教学,参加学习学生近300人,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在后来进行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全院近一半的专业将核心能力的培养纳入了人才培养方案中。
我院作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职业教育中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效研究》子课题单位,通过对已有的职业核心能力国家课程资源的使用进行实验,为课题及职业院校培养职业核心能力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研究目标
1.研究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对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有效性。
2.研究行业办学的高等职业院校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及有效学习途径。
3.研究把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途径和方法。
4.研究把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渗透到专业课程和通识类课程中的途径和方法。
5.研究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评价机制。
三、实验与研究主要方法
主要实验方法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OTPAE五步教学法”、过程业绩测评法及效果检测等。
主要研究方法采用:调查法、文献法、比较分析法、辩论法等。
四、研究进度
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
1. 准备阶段(2009年6月-8月)
(1)收集有关资料,撰写本课题开题报告;
(2)确定本课题研究人员;
(3)本课题开题,确定实验方案。
2. 实验研究阶段(2009年9月-2010年8月)
(1)按照职业院校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培训的课程方案,开展教学培训实验工作;
(2)设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评价、教师教学方法等调查问卷;
(3)完成对本院参与进行职业核心能力培训的学生现状调查;
(4)通过管理工程系、机电工程系的先期试点,逐步在全院所有专业进行实验研究;
(5)跟踪记录教学进程,对教师进行有效教学方法测评;
(6)对参与实验学生进行职业核心能力与专业技能实验后结果测评。
3. 第三阶段:2010年10月至2010年12月成果总结阶段。
(1)对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信息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归纳总结研究成果(完成一个不少于3000字的调研报告,公开发表2-4篇理论文章);
(2)形成多种类型、不同途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方案和评价方案;
(3)完成本课题的研究报告撰写工作,成果提交鉴定、验收。
五、成员分工
姓名 | 职称 | 主要工作 |
冉文 | 副教授 | 负责组织制订课题研究方案,确定人员分工,课题实验、研究的总体组织与协调,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
王周让 | 副教授 | 确定研究思路、实施方案、人员分工,负责课题的联络及机电系各专业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教学组织与管理;承担模块教学任务。 |
杜连镇 | 讲 师 | 组织与协调课题实验研究,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
李志民 | 副教授 | 负责职业核心能力教学途径与方法研究;负责具体组织开展管理系各专业教学任务,承担模块教学任务。 |
谢韬 | 讲 师 | 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信息联络;负责职业核心能力考评方法研究;研究数据处理与分析。 |
张永强 | 讲 师 | 负责在通识类课程中实施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教学组织与管理;承担模块教学任务 |
程驰 | 讲 师 | 负责职业核心能力考评方法研究及实施;研究数据处理与分析,承担模块教学任务。 |
马智杰 | 副教授 | 负责在通识类课程中实施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教学组织与管理;承担模块教学任务。 |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其形式
本课题的预期成果主要有:
1.展示职业核心能力的教学成效,提供教学实践成果(如统计数据、学生作品作业成果、照片等影象资料);
2.开展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形成一套有效的适合高职教育层次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途径与方法;
3.形成若干突出职业核心能力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4.构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评价机制;
5.总结研究成果,撰写并公开发表相关的论文3篇。
二〇〇九年十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