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方案13:海南职业技术学院子课题实施方案

    作者:系统管理员日期:2017-05-24来源:浏览次数:6

《职业教育中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效研究》实施方案

海南职业技术学院子课题组

 

一、课题背景

  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能适应岗位不断变换,是伴随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1998年,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把职业核心能力分为八项,从其内涵和特点分,职业核心能力可分为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两大类。职业方法能力包括:“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等能力,职业社会能力包括:“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革新创新”、“外语应用”等能力。

  教高(2006)16号文《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传授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先进专项职业技能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共同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随着我院国家示范院校建设项目的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的不断探索,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已逐渐融入到学院的课程体系当中。

  2009年6月,我院正式成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职业教育中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效研究》(课题批准号:GJA080009)子课题单位,主要进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教学方法、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考评方法,及职业核心能力场景化训练、过程化管理等核心问题的研究。

二、研究目标

1.完成学院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现状调查。

2.研究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对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有效性。

3.研究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在高等职业教育过程中的主要途径。

4.研究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有效方法。

5.研究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评价机制。

6.研究职业核心能力场景化训练、过程化管理。

 

三、研究方法与进度

(一)研究方法

1.市场调查法:对课题拟设不同的模式、可行性的研究、成果比较等内容,采用市场调查的方法。

2.文献法:对课题中理论知识的搜集采用该种方法。

3.比较分析法:资料的整理过程中采用比较分析法。

4.辩论法:对课题中有关评价机制过程化管理等内容的训练的采用该种方法。

(二)研究进度

第一阶段:2009年6月至2009年9月开题,搜集研究资料;

第二阶段:2009年9月至2010年8月实验研究阶段;

第三阶段:2010年10月至2010年12月成果总结阶段。

(三)阶段任务

1. 准备阶段(2009年6月-8月)

(1).收集有关资料,撰写本课题开题报告;

(2).确定本课题研究单位和人员;

(3).本课题开题,确定研究实验方案;

(4).邀请国家职业核心能力培训专家对全院教师进行“职业核心能力师资”培训,做好理论分析与师资队伍的准备工作。

2. 实验研究阶段(2009年9月-2010年8月)

(1).研讨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过程中遇到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2).按照职业院校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培训的课程方案,开展教学培训实验工作。

(3).设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评价、教师教学方法等调查问卷。

(4).完成对本院参与研究的学生进行职业核心能力现状调查。

(5).在旅游管理、园艺技术、畜牧、汽车运用技术、物流管理与珠宝首饰工艺与鉴定六个重点建设专业及专业群中部分专业进行实验研究。

(6).跟踪记录教学进程,对教师进行有效教学方法测评。

(7).对参与实验学生进行职业核心能力与专业技能实验后结果测评。

3. 成果总结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2月)

(1).对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信息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归纳总结研究成果(完成一个不少于3000字的调研报告,公开发表1-2篇理论文章)。

(2).形成多种类型、不同途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方案和评价方案。

(3).完成本课题的研究报告撰写工作,成果提交鉴定、验收。

四、具体研究方法

1.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在学院08级(大二)示范院校重点建设专业学生中,选择部分班级开设嵌套一个或多个模块的专业必修课进行试点。针对09级(大一)示范院校重点建设专业学生,在新生入学教育、职业规划与职业道德等课程中融入职业核心能力多个模块能力培养,或对部分学生开设某一专项模块训练课程。

2.实验实施前对参与研究的学生,进行职业核心能力水平前测;实验周期一年,结束后再次进行测量,进行总结,形成阶段性成果。

3.2010年9月对参与实验的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评价各类教学途径与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总结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途径和教学方法教学理论,形成基本方案,撰写研究报告。

五、课题组织实施人员

 

姓名

职称

拟从事工作

林虎

教授

负责组织制订课题研究方案,确定人员分工,课题实验、研究的总体组织与协调,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周 伟

副研究员

确定研究思路、实施方案、人员分工,组织与协调课题实验研究,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李琳娜

教授

负责职业核心能力教学途径与方法研究;负责具体组织开展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任务,承担模块教学任务。

赵路平

讲师

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信息联络;负责职业核心能力考评方法研究;研究数据处理与分析。

王云惠

副教授

负责具体组织园艺技术专业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教学组织与管理;承担模块教学任务。

杨哲昆

教授

负责具体组织旅游管理专业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教学组织与管理,承担模块教学任务。

郑继昌

副教授

负责具体组织畜牧专业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教学组织与管理,承担模块教学任务。

卢浩义

教授

负责具体组织汽车运用技术专业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教学组织与管理。

王茀锐

教授

负责具体组织珠宝首饰工艺与鉴定专业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教学组织与管理。

六、预期效果

  通过探索在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围绕“职业教育中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效研究”课题,从三个方面研究入手,重点解决职业核心能力的“四位一体”全程化培养、情境化训练和过程化评价,以及借助现代化手段实施全方位过程化管理等问题。

预期成果:

1.展示职业核心能力的教学成效,提供教学实践成果(如统计数据、学生作品作业成果、照片等影象资料);

2.开展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形成一套有效的适合高职教育层次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途径与方法。

3.形成若干突出职业核心能力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现核心能力在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计划)中的重要性;

4.构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评价机制;

5.构建职业核心能力场景化训练、过程化管理平台。

6.总结研究成果,撰写并公开发表相关的论文2篇。

 

 

 

 

海南职业技术学院

二○○九年十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