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方案12:浙江商业技师学院课题研究方案

    作者:资讯发布员日期:2017-05-24来源:浏览次数:7

《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教学方法》课题研究方案

浙江商业技师学院

一、课题背景

  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并且伴随着中国工业化程度向纵深的发展,职业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将更加凸现出来,社会对于职业教育的要求将进一步提高。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高中等职业教育在政府的支持下得到长足的发展,逐渐形成了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技术学校三级体系,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的技术人才。但是,随着中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中国职业教育也出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在职业教育过程中重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此,2006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文件中要求职业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生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教育科学的课题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其子项目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建设与教学实验”,以童山东教授为代表的课题组吸取德国、英国、美国、澳大利等国家开展职业能力教育的先进经验和相关成果,总结出核心能力六个方面的内容,自我学习、与人合作、与人交流、解决问题、数字应用、信息处理,并在全国职业学校推广核心能力教育。我院于2009年6月正式成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职业教育中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效研究》(课题批准号:GJA080009)子课题单位,主要研究如何将核心能力转变为受教育者实实在在的职业能力,核心能力的培养有哪些有效的途径? 在核心能力教学中可以采取哪些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探索这一系列的问题归纳总结出核心能力人才培养的可行性方案,使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从理论转变为实践,为职业学校开展职业核心能力教育提供一种可以借鉴的方案,从而为中国现代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大批的高技能人才。

二、研究内容

  开设核心能力课程是目前职业核心能力教育最有效的方案,这在职业学校已经形成了共识。因此,本课题研究的着眼点不再涉及核心能力课程教育, 而是从以下三个方面探索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途径。第一、班主任工作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第二、专业课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第三、学生社团管理和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通过这三个方面的探索研究,本课题组将总结归纳出核心能力培养的三种可行性途径和有效的培养方案。

三、课题实施人员

1、周波:负责制订课题研究方案,确定人员分工,课题实验、研究的总体组织与协调,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2、潘丁康、陈美娟:负责《班主任工作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子课题。

3、王国海、路兴中:负责《其他课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子课题。

4、杨彦明、蒋慧:负责《学生社团管理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子课题。

四、实施具体计划


时间

内容

2009年6月~2009年9月

收集有关资料,撰写子课题开题报告;确定课题研究重点和实验方案;制定课题量化调查表,对试验班级和非试验班级进行测试,统计撰写量化调查报告。

2009年9月~2010年9月

开展教学实验研究,探索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途径;

开展教学实验研究,探索职业核心能力教学方法;

探索职业核心能力的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形成第一阶段成果,完成阶段总结,并发表论文1~3篇。

2010年9月~2010年12月

将第一阶段成果应用于实践,进行实践验证;

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途径和教学方法;

撰写研究报告,形成子课题成果。并发表论文1~3篇。


五、课题预期的研究成果

1、撰写课题研究报告1份。

2、完成核心能力人才培养方案1份。

3、围绕课题写作学术论文3-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