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方案9: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子课题实施方案
-
作者:资讯发布员日期:2017-05-24来源:浏览次数:11
《职业教育中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效研究》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子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背景
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能适应岗位不断变换,是伴随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核心能力包括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与人合作、与人交流、解决问题等六大能力和两个组合模块:职业方法能力、职业社会能力。
学院近几年在人才培养上,通过一体化、模块式教学、启发互动式、“四环相扣”等模式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特定能力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较好的解决了毕业生从业的专业问题。
职业核心能力决定了学生事业发展的辉煌程度,就业的关键看素质。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是为学生就业做好从业素质的准备,而学生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与人沟通、与人合作能力等非专业性素质越来越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核心能力在职场中也日益显现出其作用。
我院于2009年6月正式成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职业教育中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效研究》(课题批准号:GJA080009)子课题单位,主要进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教学方法研究。
二、研究目标和意义
(一)研究意义
1.探索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途径,提升职业核心能力促进学生就业。
2.探索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3.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实现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服务。
(二)研究目标
1.研究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途径,可供推广。
2. 研究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方法,获得有效方法。
3.研究职业院校基于职业核心能力的人才培养方案;
4.研究利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学生评价机制。
三、研究内容
本课题组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 立足课堂内、外,探索职业院校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途径。
2. 探索并实践职业院校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的教学方法。
3. 探索基于职业核心能力的人才培养方案。
4. 探索利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评价机制。
四、进度安排
时间 | 内容 | 负责人 |
2009年5月~2009年6月 | 收集有关资料,撰写子课题开题报告; 确定研究重点和实验方案 | 陈良 李明 |
2009年6月~2010年8月 | 开展教学实验研究,探索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途径; 开展教学实验研究,探索职业核心能力教学方法; 开展基于职业核心能力的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课题形成阶段成果,完成阶段总结,并发表论文1~2篇。 | 李明 徐欣 陈良 |
2010年9月~2010年11月 | 阶段性成果应用于实践,并再次实践验证; 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途径和方法; 撰写研究报告,形成子课题成果。并发表论文1~2篇。 | 李明 陈良 |
(一)具体实施
1.2009年9月起,在技师学院08级(大二)学生中选择部分同学开设三个模块的公共选修课,并嵌套一个模块在电子商务专业必修课中进行试点。
2.先期重点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与人交流、解决问题四大核心能力,实验周期一年。结束时进行总结,形成阶段性成果。
3.2010年9月在二年级中再次实验,形成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途径和教学方法教学理论,形成基本方案,完成研究报告。
4.研究重点:一是探索除课堂内外的培养途径;二是专题教学、专业课程嵌入教学的的教学方法;三是如何构建基于职业核心能力的人才培养方案;四是如何构建利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评价机制。
(二)课题实施组织人员
陈良:负责制订课题研究方案,确定人员分工,课题实验、研究的总体组织与协调,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郭少东:教学顾问,对探索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途径和方法的过程进行全程指导。
李明:负责具体组织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教学组织与管理,承担模块教学任务。
朱承:负责职业核心能力的解读与考评方法研究,承担模块教学任务。
徐欣:结合专业课程承担模块教学任务;
廖金权:结合就业指导承担模块教学任务。
(三)课程和团队建设
1.在课程实验不断总结的基础上,逐步将核心能力的理念进行推广,通过多种方式,逐步建立一支素质高、业务好的师资教学团队,为探索一条适合学生和社会从业人员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途径和教学方法建立基础。
2. 职业核心能力的形成不能仅依靠传统的课程教学,结合实验阶段的收获,在全院多形式、多途径的开展核心能力培养,在院内形成职业核心能力养成氛围。
3. 结合职业核心能力标准和学院的具体实际,建立适合学院特色的培养途径和教学方法。
五、预期效果
1.学生对职业核心能力的认可;
2. 形成关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的报告。
3. 形成关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方法的报告。
4.形成职业院校基于职业核心能力的人才培养方案;
5.形成利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学生评价机制。
6.公开发表论文2~4篇。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二○○九年七月二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