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方案1:甘肃酒泉职业技术学院实验方案
-
作者:资讯发布员日期:2017-05-24来源:浏览次数:4
《职业教育中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效研究》子课题
酒泉职业技术学实验方案
课题负责人:陈文贤
课题牵头人:王金明
2009.7.25
一、课题背景
2009年6月,我校应劳动部国家职业核心能力培训中心邀请,参加参加了全国职业核心能力师资培训班,系统接受了“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等六个方面的职业核心能力培训,深受启发。认为职业核心能力的提出以及在高职院校在校生中开展职业核心能力培训与认证,符合国家教育部提出的高职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并直接影响毕业生就业、创业及终生可持续发展。在反复调研和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决定于2009年9月申请在学院建立试点单位,开展职业核心能力教学试验。
二、试验目标
本课题拟通过对自我学习、与人交流、信息处理、与人合作、数字应用、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探讨和研究职业院校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的有效学习途径和教学方法,研究适应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培训的教学组织方式和方法;研究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培训效果评价方法,最终完成高职院校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培训的课程方案,并不断完善,提高学生核心能力。
三、课题试验内容、方法及预期成效
(一)试验内容
1、研究高职教育中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途径及其对学生学习效果、专业核心能力、就业创业的影响;
2、研究高职教育中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及其对专业教学的影响;
3、研究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与高职教育公共基础课程模块构建的关系及其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4、研究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5、研究职业核心能力测评体系及其理念在高职教育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价值;
6、研究高职教育毕业生通过培训或认证,获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职业核心能力培训合格证书》(CETTIC证书)或《职业核心能力水平证书》(OSTA证书)对就业创业和社会适应性的影响作用。
(二)试验方法
以劳动社会保障部的六大能力训练模块(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能力)内容为主,通过综合教学试验、素质教育课、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专题讲座、融入专业课教学、主题班会等途径开展课程教学,加强能力训练,整个过程体现和贯穿职业教育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
主要试验方法有
1、教学试验法:按照不同年级、不同专业随机选取6大职业核心能力模块中的某几项在高职在校生中开展教学,并培训认证,重点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条件、产生效应等诸方面进行对比试验研究,得出总结性报告。
2、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亲自访问、电话访问、网络调研、文献检索等途径手段研究学生、行业、企业及社会对职业核心能力的认识和需求程度,为开展职业核心能力教学提供科学依据。
3、行动研究法:通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落实学习任务、实施多元化评价考核检测教学效果、以任务驱动为导向实施项目教学法等具体行动,切实将职业核心能力培训贯穿于专业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在行动中教学,在行动中育人。
4、个案研究法:研究设计比较典型教学案例、单元设计等教学文件,突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和活动载体的任务驱动法。
(三)试点安排
为切实提高高职在校生职业综合素质、职业社会能力和创业竞争能力,并与学院正在开展的《基础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教改项目有机结合,力争在较短的试验期内取得预期成果。经课题组会议研究并请示学院同意,本次试验从2009年9月开始在全院所有在校生(含2009级新生)中开设职业核心能力培训课程,直到试验期结束,取得良好的教学方法、教学途径和教学效果等经验后,于2010年秋季正式纳入教学计划执行。
(四)预期成效
1、完成培训前后不同专业、不同级别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调研报告;
2、在调查研究和比较分析基础上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3、构建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实施方案;
4、形成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评价方案;
5、完成论文若干,其中公开发表2-4篇。
四、试验组织与实施
(一)课题成员及职责分工
1、陈文贤:院长,项目组组长。负责制订课题试验研究方案;课题试验的总体组织与协调;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2、王金明:生物工程系主任,项目牵头人。负责试点专业具体教学实施工作;根据试点情况,完成农业技术类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课程方案及评价方案;省部级刊物公开发表相关研究论文一篇。
3、吴建春:项目建设办公室主任。负责项目具体协调组织与进程监管;负责师资培训工作;省部级刊物公开发表相关研究论文一篇。
4、许军:教务处长。负责职业核心能力课程的教学组织与管理;承担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教学任务;完成职业院校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培训的课程方案;省部级刊物公开发表相关研究论文一篇。
5、吴建新:党委办公室主任。承担职业核心能力课程的教学任务;研究职业院校学生核心能力培养培训效果评价方法;协助完成课题结题报告;省部级刊物公开发表相关研究论文一篇。
6、倪兴军: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承担职业核心能力课程的教学及试点班级管理;资料收集整理,分项试验项目的具体落实工作;参与完成职业院校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培训的课程方案;开展试点学生培训前后的能力测评;开展试点学生的就业能力跟踪调查等,完成能力测评报告;省部级刊物公开发表相关研究论文一篇。
具体任务目标及时限要求见附件1子课题组成员分工及任务目标
(二)试验组织实施
1、师资培训
利用暑假,聘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全国职业核心能力培训认证推广服务中心对我校全体教师进行职业核心能力培训。
责任人:吴建春
2、教学计划
由学院教务处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列入全院公共基础模块必修课教学计划,2009年9月开始,在全校6个教学系所有班级开设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各教学系负责落实。
责任人:许 军
3、前测后测
试验期内正式开课前对所有学生进行职业核心能力总体情况前测,收集处理信息,为确定教学方法,实施教学任务和教学评价提供科学参考依据。课程结束后(可以是一学期,也可以是一年,也可以是试验期结束)进行后测,并进行前后对比,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处理,将其结果应用到试验研究报告中。
责任人:倪兴军
4、教学实施
各教学系以班级为载体,各班班主任为任课教师,以主题班会为主要载体,以项目教学法为主要方式,负责落实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并按照课题组要求完成相关资料收集、处理、上报工作,协助完成课题试验的相关内容。
责任人:各教学系主任
5、考核方式
★ 2009-2010年,以过程考核为主要方式,包括以下项目:
(1)考勤:占10%。
(2)参与项目活动表现:占30%。
(3)项目完成情况:占50%。
(4)期末总结报告:占10%。
★ 2010年9月,以过程考核和职业核心能力测评认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中过程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60%;培训认证成绩占40%。均以实际考核或测评成绩按比例计入总成绩。
责任人:各教学系主任
6、课题管理
将本课题列入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项目,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同步进行,并与学院正在开展的《基础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教改项目有机结合。课题组严格执行试验方案,遵照《酒泉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管理暂行办法》认真完成课题研究任务,按期提交总结报告并验收。
五、试验研究进度安排
本试验研究期为一年半,自2009年6月开始至2010年12月止,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试阶段(2009年6月)
本阶段的研究任务是:师资培训;收集国内外有关资料,撰写本课题开题报告并申请课题开题,确定研究试验方案和重点;成立课题试验研究项目小组、确定成员分工、制订试验方案、设计课程培训方案、搜集和开发相应的课程核心资源、在试验班级开展前测。
第二阶段:试验研究阶段(2009年7月-2010年7月)
本阶段是课题研究的重要阶段,主要研究任务是:按照预定的试验目标,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试验研究,实施和完成试验方案所列的内容。
第三阶段:中期总结阶段(2010年7月至2010年8月)
本阶段的研究任务是:收集整理资料,进行信息分析处理,综合单项试验成果,形成阶段成果(完成一个调研报告或一份阶段总结)。
第四阶段:试验总结及推广阶段(2010年9月至2010年12月)
本阶段的研究任务是:在中期总结的基础上,将其好的做法和经验进一步应用到10级新生教学中进行验证,并向总课题组负责人提交研究报告,申请鉴定验收;如果研究取得良好效果,则提出试验成果在全院其它系部推广应用的规划。
六、试验的政策及经费保障
为保障本项目试验的开展与应用的研究,学院拟作为教学专项研究,提供以下政策支持:
1、成立由院长任组长的项目试验研究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加强对项目的领导、组织、执行、监管力度,确保试验取得预期效果;
2、学院要及时订购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编的《自我学习能力训练手册》、《与人交流能力训练手册》、《信息处理能力训练手册》、《与人合作能力训练手册》、《数字应用能力训练手册》和《解决问题能力训练手册》配套教材及相关教师用书,保证教学需要。
4、将课题纳入示范项目建设规划,每年安排4万元试验与研究专项经费,用于试验材料准备、交通通讯、对外交流、论文发表、专著撰写等保障。
5、在课题研究试验期间和试验结束后,依照《酒泉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对课题组成员进行绩效考核。
附件:1、课题组成员任务分工及阶段工作目标
2、《酒泉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略)
子课题组成员分工及任务目标
姓 名 | 承 担 任 务 | 完成时限 | 相关要求 |
陈文贤 | 1.制订课题试验研究方案; 2.课题试验的总体组织与协调; 3.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 2009.7.15 2009.6-2010.12 2010.11 | 1.各课题组成员要高度重视项目研究工作,按照完成时限规定,按期保质完成试验任务,不能流于形式,中途流产;
2.总课题组在2010年7月进行中期检查,2010年8 月进行中期总结大会交流,请各位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3.关于发表研究论文,总课题组规定每个子课题组至少发表一篇。为了提高质量,扩大影响,建议每人发表一篇,但要署名课题组全体成员及项目来源;
4.工作总结或研究论文力求原创,不要做低水平重复,切实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创新点总结出来。题目不要太大,可以是一种教学方法的运用,也可以是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单个试点班在培养途径和方法的突破与创新;
5.把试验研究与示范项目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协调好二者关系,不可顾此失彼。 |
王金明 | 1.试点专业具体教学实施工作; 2.根据试点情况,完成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课程方案及评价方案; 3.省部级刊物公开发表相关研究论文一篇。 | 2009.9-2010.11 2010.7.15 2010.7 | |
吴建春 | 1.项目具体协调组织与进程监管; 2.负责师资培训工作; 3.省部级刊物公开发表相关研究论文一篇。 | 2009.6-2010.12 2009.6-2009.8 2010.7 | |
许 军 | 1.职业核心能力课程的教学组织与管理; 2.承担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教学任务; 3.完成职业院校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培训的课程方案; 4.省部级刊物公开发表相关研究论文一篇。 | 2009.9-2010.11 2009.9-2010.7 2009.8.25 2010.7 | |
吴建新 | 1.承担职业核心能力课程的教学任务; 2.研究职业院校学生核心能力培养培训效果评价方法; 3.协助完成课题结题报告; 4.省部级刊物公开发表相关研究论文一篇。 | 2009.9-2010.11 2009.9-2010.7 2010.11 2010.7 | |
倪兴军 | 1.承担职业核心能力课程的教学及试点班级管理; 2.资料收集整理,分项试验项目的具体落实工作; 3.参与完成职业院校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培训的课程方案; 4.开展试点学生培训前后的能力测评; 5.开展试点学生的就业能力跟踪调查等,完成能力测评报告; 6.省部级刊物公开发表相关研究论文一篇。 | 2009.9-2010.12 2009.6-2010.12 2009.8.25 2009.9.5 2010.5.2010.10 20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