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课题总结报告10: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子课题组
-
作者:资讯发布员日期:2017-05-24来源:浏览次数:4
子课题《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实效研究》
实验总结报告
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子课题负责人:冉文(副院长)
主要成员:王周让(科研处处长)、杜连镇(管理工程系支部书记)、张永强(基础学部主任)
2009年6月我院正式成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职业教育中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效研究》(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实效研究)(课题批准号:GJA080009)子课题单位。在两年的研究期内,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子课题组在总课题组的指导下,按课题研究方案要求,开展了各项研究工作,现将子课题的实验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一、研究内容与方法
根据2009年6月课题组会议精神,我院于2009年9月成立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实效研究子课题研究实验小组。子课题组由教学副院长冉文副教授任组长,科研处处长王周让任副组长并负责课题研究的组织协调,参加人员有高教研究室、基础学部、管理工程系、机电工程系、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等部门的老师,学院领导高度重视课题研究工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经费落实、人员搭配、条件保障等各项工作,协助课题组制定各阶段的主要任务及成员分工。
(一)课题研究安排
1. 准备阶段(2009年6月-8月)
(1)收集有关资料,撰写本课题开题报告;
(2)确定本课题研究人员;
(3)本课题开题,确定实验方案。
2. 实验研究阶段(2009年9月-2011年8月)
(1)按照职业院校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培训的课程方案,开展教学培训实验工作;
(2)设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评价、教师教学方法等调查问卷;
(3)完成对本院参与进行职业核心能力培训的学生现状调查;
(4)通过管理工程系、机电工程系的前期试点,逐步在全院所有专业进行实验研究;
(5)跟踪记录教学进程,对教师进行有效教学方法测评;
(6)对参与实验学生进行职业核心能力与专业技能实验后结果测评。
3. 第三阶段:2011年10月至2011年12月成果总结阶段。
(1)对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信息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归纳总结研究成果;
(2)形成多种类型、不同途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方案和评价方案;
(3)完成本课题的研究报告撰写工作,成果提交鉴定、验收。
(二)主要的研究内容及方法
明确了各位参与人员的主要工作和要求。
1.研究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对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有效性。
2.研究行业办学的高等职业院校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及有效学习途径。
3.研究把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途径和方法。
4.研究把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渗透到专业课程和通识类课程中的途径和方法。
5.研究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评价机制。
主要实验方法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OTPAE五步教学法”、过程业绩测评法及效果检测等;主要研究方法采用:调查法、文献法、比较分析法、辩论法等。
(三)研究的开展简况与特点
1、多渠道、全方位的职业核心能力训练覆盖
我们课题组除了开设专门的培训课程教学外,还尝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课、就业指导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等课程中融入职业核心能力的培训;我们课题组还根据学生活动的特点,在学生的社团活动中融入相关的职业核心能力相关培训模块的培训,开展了职业核心能力与个人职业发展的大讨论。
2、领导重视、建设一支富有创造性的研究团队
我们课题组在各系部选聘具有经验、业务能力好的教师承担职业核心能力训练课的教学,这些教师跨专业、跨系部的融合。课题组先后选择派多名骨干教师参加国家职业核心能力师资培训班和测评师培训班,经过培训,教师们掌握了职业核心能力培训的主要内容及教学技能,获得了培训师证,取得了职业核心能力测评师的职业资格证,掌握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培训的教学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团队中的教师分布在学院教学和管理单位的各部门,他们都是学院教学管理的骨干部,承担各专业主要核心课程的教学,通过几年的建设,构建了一支学科结构多样化、具备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技能的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研究团队成员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合理。
3、综合考评,加强职业核心能力的实效性研究
课题组在培训完成后,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国家职业核心能力鉴定工作,共有75人参加了测评,1人没有通过,总过关率为98.7%。课题组还通过设计调查问卷,选取样本,进行显著性差异研究,通过个别访谈了解对比学生在参加职业核心能力的培训前后的情况。做到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二、研究成果与影响
我们课题组从2009年9月份开始试点在部分专业开始职业核心能力相关培训课程,并逐步加大了培训课程开设的覆盖面。2009年9月份在机电工程系2各专业200名学生中开设职业核心能力培训课,分三个模块(与人交流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自我学习能力),每个模块20学时,并逐步在机电工程系、管理工程系的所有专业推广,下步准备再进一步加大课程覆盖面。在培训完成后,共有75人参加了核心能力测评。课题组通过努力开发出“测评题库”一套(30道),职业核心能力对照测量调查表一套,正在撰写论文一篇。
通过课题组两年来的努力,提高了职业核心能力培训工作的影响力,使广大的师生认识到职业核心能力的积极作用,教师能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训积极地融合于自己的日常教学中去,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职业核心能力的培训中来。
职业核心能力的培训有力的促进了学生的就业。根据不完全统计结果显示,2009级参加过职业核心能力培训的学生无论就业率还是就业质量,都相比2008级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
三、研究结论
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是伴随终身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从业者要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职业核心能力”已经成为现代职场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为此加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和研究是现实社会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出的重要课题。
(一)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训实效性研究可以通过量化的问卷调查表与访谈相结合进行测评。
我们课题组开发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训调查问卷表一套,在已经开设过和未开设过职业核心能力课程的两个班级中进行了对比研究。通过研究得出学生们能够较好的认识到职业核心能力在将来的职业生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很欢迎在大学学习期间能够开设职业核心能力的培训课程,并希望通过课程的学习能够加强自己的职业核心能力提高。
1、样本选取:
课题组选取我院机电工程系两个专业相近的班级进行问卷调查,两个班级的人数相同,且男女生比例大致相当。两组样本均为50人,进行过职业核心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培训的样本称为A样本;未参加过核心能力培训的样本称为B样本,A样本发出问卷50份,收回49份,其中男生43人,女生6人;B样本发出问卷50份,收回49份,其中男生44人,女生5人。
2、结论分析:分别将两个样本中各题目选择答案的情况进行统计。
(1)从问卷整体反馈情况看,学生们能够较好的认识到职业核心能力在将来的职业生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很欢迎在大学学习期间能够开设职业核心能力的培训课程,并希望通过课程的学习能够加强自己的职业核心能力提高。学生在最后的问答题内对于如何有效的组织实施职业核心能力教学提出来很多建议。
因为问卷中涉及与人沟通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三个模块的题目,做问卷调查时只选取了学习过自我学习能力课程的同学作对比,为简单期间,只分析涉及到的相关题目,即10—14题,对比分析两个样本的差异。
(2)从两个样本的差异显著性分析,自我学习能力模块的测试题部分统计如下:
从统计表一、二的对比可以看出来,参加过自我学习能力课程学习的同学在选择答案时整体偏向于肯定性的回答,
(二)职业核心能力是职业人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学术委员会专家认为:“现在人们发现,在职场上获得最大成功的人,竟然不是那些文凭和证书最高最多的人。还有比它们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的核心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就是每个人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它能够很大程度决定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
透过职业核心能力的培训训练协助大学生具备一些进入职场需要的非专业能力,比如沟通团队合作等,以便更容易地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并在职场中更顺畅的工作,也算是大学到职场的一个过渡性的培训训练。
(三)全方位、全过程是职业核心能力培训的需要
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首先要以多元智能、情境教育、体验教育等理论为观念转变的先导,在反思职业核心能力教育的过程中,提出改革的思路。其次,要深刻认识高等职业教育能力培养阶梯型、开放性的内涵,改变高职教育偏重于教学生“专业技能”的倾向,使高职教育成为教会学生如何生存、如何就业、如何创业、如何发展,进而建立起核心技能培养的特定模式。第三,要解决能力培养的方法问题。仅凭传统的课堂教学很难完成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提升,要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第四,教师在各个教学环节中要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投入能力训练之中,在坚持方法上指导的同时,更要基于唤醒的策略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地提高核心能力课程的教学水准,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养成、训练、提高能力。
四、获得的成果细目
1、开发“测评题库”一套(30道)
2、完成了75人的全国统一测评。
3、开发职业核心能力问卷测评表一套。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