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课题研究报告1:深圳市教育科研专家童山东工作室⑹
-
作者:资讯发布员日期:2017-05-24来源:浏览次数:13
专题研究报告7:
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微课资源建设研究报告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童山东
深圳技师学院 张东风 刘 滨
一、研究背景
深圳教育科研专家童山东工作室在全力推进职业核心能力研究课题的同时,组织课题组专家成员积极参加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系列微课程开发,先后开发了《与人交流》、《与人合作》、《数字应用》、《自我学习与发展》和《信息处理》微课,开创了利用多媒体平台、可视化环境下核心能力类课程线上、线下教学的先例,为国内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创造先机和条件。
二、研究的意义
微课、慕课已经成为电子信息技术条件下传播知识、训练能力的重要形式之一,在可视化环境下,微课的优势凸显:
1.微课程以学习者为中心,重视学习情境、资源、活动的设计,可以激发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快乐学习。可以培养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挖掘学习者的潜能,提升创新实践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可以成为学习者认知世界、获取情感智慧、生命智慧的一个新支点,推动教育和培训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微课程可以为学习者提供有效的学习途径。对学习者而言,一是可以提升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设计精要的微视频和学案,可以会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的成就感。二是可以加强课堂参与,开阔认知视野,培养独立思考的学习品质。
3.微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和实践性。移动学习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与人交流》、《与人合作》、《数字应用》、《自我学习与发展》和《信息处理》微课开发在全国尚属首例,工作室为丰富职业核心能力多媒体课程资源做出的突出贡献。
三、研究过程
1.专题研讨规范。分别于2014年3月28日和7月8日召开了2次专题研讨会,部分参与建设的成员和外聘专家以及合作企业专家出席研讨。制定统一的建设规范,形成了“资源结构”、“内容结构”的整体框架,并设计了“目录树”和内容结构中的“格式规范”。对“课程概要”、“微课程视频制作”、PPT、多媒体教材修改、教学指导等资源建设进行了技术指标的规定,为建设奠定了基础。
2.分模块设计课程。按照国家职业核心能力单模块的内容,工作室成员和外聘专家一起建设,分6个单模块设计课程,分别由成员张东风、刘滨,外聘专家赵崇平、王士恒、雷先民、洪宇平设计课程资料,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计划”、“32节微课视频”、“32节教学PPT,以及教学指导等系统教学文件资料。
3.合作开发微课。工作室成员5位(张东风、刘滨、邓毅、刘焯琛、陆奇)安排了模块建设任务,2位已经进入实质性的制作。在制作过程中,我们采取外聘专家和与知名信息类的企业(深圳国泰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华网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克服工作室资源和设备条件局限,从2014年7月开始,开展了电子课程的建设工作。特别是2014年暑期,整整一个半月的集中制作期,连续奋战了一个暑假,已经完成了6个模块,184节课368分钟的视频录制,184次电子课程PPT的设计制作等先进课程建设阶段成果。
四、研究建设成果
在职业核心能力类微课程开发过程中,工作室组织课程开发小组,针对课程加强教学资源的研究工作,分析课程,提炼课程的知识点和能力点,优化课程的结构体系,编写录制课程的台词,开发全部课程的PPT,录制微课(多媒体视频录像,经过编辑处理、声像并茂、以知识结构的逻辑关系为线索构成的知识系统,以能力训练为主线的训练指导),制作课程的学习资源包(包括教学大纲、教案、课件、测试题、参考资料、知识拓展、知识链接、训练项目、案例分析、评价试题等)。形成了每一门微课程的单独章节都有一个完整的微课视频,有一个具体的学案,有一套完整的学习资源包,有在线跟进的更新和指导策略,为学习者的学习提供了方便。微课开发充分发挥多媒体资源优势,将各种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教学资源有机地整合,形成立体化、网络化、多层次、多形式、精品化学习资源库。同时,资源管理模块的操作对象是资源库中的各类资源,在进行操作时保证了内容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资源上载、下载、查询方便快捷。可以说,课程的建设极大地丰富了核心能力类课程的学习资源。
学材资源化建设过程,工作室课程开发人员针对每门课程的“学材”及“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最大限度地结合职业工作流程、最新信息、工作经验等资源,突出学材和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实用性,能让学习者参与微课学习时,能获得最新的及时信息,提高学习效果,最终达成学习目标。比如:在《自我学习与发展》微课建设与开发过程中,童山东教授指导课题开发人员在国家职业核心能力《自我学习训练手册》的基础上,充实学习材料,针对探究性学习、创新性学习和终身学习等,结合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人生的构建模式,具体论述,进一步丰富了学习材料。使学材更切和实际、切合时代的发展脉络。
五、微课程资源建设的认识
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工作室开发了多门微课资源,制作了大量的课程视频、课件、拓展类资源,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将职业核心能力类课程的教育资源进行可视化处理,使其转化成适应网络环境的教学资源。通过学习资源的开发,我们认为:
1.要善于把微课资源库的开发与课程教学改革结合起来
微课资源的开发要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念为指导,以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为关键,以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基础,以课程信息资源的开发应用为重点,以可视化技术应用为着力点,本着以应用促课程建设,以建设促创新发展的课程策略,坚持因课制宜,突出重点,合理配置,构建职业核心能力教学和培训资源库环境,推进教育和培训的现代化。
2.时时跟进、优化管理是构建核心能力资源库的重要保障
职业核心能力微课程资源的建设需要一支具有奉献精神的专家团队和专业制作团队,利用他们的智慧参与课程资源库的开发、维护、管理工作。在技术保障、资源整合、线上推送等环节,发挥职能优势,立足现在,着眼未来。因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与时俱进,职业核心能力教育、培训资源库的建设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教学和培训信息化、可视化建设不只是简单的现代化的硬件设施建设,更应是软硬件的协同作用,缺少软件的支持,就无法发挥出其对教学和培训的强大支持作用。
职业核心能力微课程资源库开发对于国家职业核心能力在网络和可视化环境下的培养将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只有存储的资源丰富、优质、实用,才能在网络推送过程中受到广大学习者的喜好和支持,才能真正发挥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微课的威力。职业核心能力类微课资源的建设对改变传统的教学和培训模式和观念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促进学型社会的构建和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势必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2014年12月
附件二、论文、专著成果列表
专著1部;论文14 篇(其中中文核心 2 篇),专利 1个。
序号 |
作者 |
成果名称 |
形式 |
完成时间 |
出版单位或发表刊物名称、期号 |
1 |
童山东 |
《职业教育中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效研究》 |
专著 |
2012.12 |
中国铁道出版社 |
2 |
童山东 |
《孔子文化:职业教育文化滋养的源泉》 |
论文 |
2012. |
商务印书馆《文化育人》2012.1辑 |
3 |
张东风 |
《创新校企合作模式 促进职业核心能力培养》 |
论文 |
2012.2 |
《中国基础教育研究》(中文核心)2012.2 |
4 |
张东风 |
《对技工院校开设公共选修课程的思考》 |
论文 |
2012.10 |
《考试》2012年第3期 |
5 |
张东风 |
《全日制预备技师、技师培养通用核心能力课程设置的校本研究》 |
论文 |
2013.12. |
《中国科技博览》201404 |
6 |
张东风 |
《技工学校公共任选课管理》 |
论文 |
2012.5 |
《现代教育科学研究》2012-1 |
7 |
张东风 |
《项目课程的开发与考核》 |
论文 |
2012.8 |
《中国科技博览》2012第4期 |
8 |
李亚军 |
《对职业教育对象群体的再认识——人力资源开发的视角》 |
论文 |
2014.2 |
《职教论坛》(中文核心),2014年4月 |
9 |
刘慧敏 |
《试论中职学生学习素养的提升》 |
论文 |
2014.6 |
广东教育·职业教育2014年第10期 |
10 |
刘慧敏 |
从信息素养提升谈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 |
论文 |
2014.7 |
福建电脑2014年第9期 |
11 |
冯艳妮 |
《中职模具专业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实践探索》 |
论文 |
2013.5 |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7月 |
12 |
冯艳妮 |
《德国职业科学中的工作分析》 |
论文 |
2013.5 |
《机械职业教育》2013年7月 |
13 |
周跃南 |
《艺术教育:学生综合素质养成的最佳和合剂》 |
论文 |
2013.2 |
《教育科学与研究》,2013年3月 |
14 |
周跃南 |
《立足发展,探索规律,努力培养现代职业人》 |
论文 |
2013.5 |
《师道*教研》,2013年新编第180期 |
15 |
柴璐璐 |
高职生自主学习环境设计策略探析 |
论文 |
2013.7 |
《软件导刊》, 2013(9) |
16 |
刘焯琛 |
基于视频播放过程解决教学双方异步交互 |
专利 |
2014.7 |
中国发明专利 (ZL 20111043931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