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课题研究报告6:深圳福田华强职业技术学校
-
作者:资讯发布员日期:2017-05-24来源:浏览次数:2
《中职生第二课堂职业核心能力培养》
研究报告
子课题主持单位:深圳市福田区华强职业技术学校
主持人:周跃南
子课题组成员:王朝蓬 贺学英、黄广旭、肖美兰、程敏明、王鑫磊、胡兴波、耿贝、刘青艳、于海天
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是伴随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它在职业生涯中具有普遍适应性和可迁移性,对职业人适应岗位不断变换并终身持续发展起着支配和主导作用。职业核心能力已经成为现代人才求职竞争、入职发展、在职晋职的重要因素,并作为职场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之一。
中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顺应职场对人才的要求。但就现实而言,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工作,往往关注学生的文化知识传授和操作技能培养,容易忽略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教育的偏差导致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能力比较低。因此,关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强化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的宗旨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通过职业活动(或模拟职业活动)过程的教学,通过以任务驱动型的学习实践过程,在一定的知识和理论指导下,获得现实职业工作所需要的实践能力。主要包括:“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等多种能力。而这些能力的获得光凭第一课堂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利用第二课堂的时间和空间,以更加丰富、更加有效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努力探索行之有效的培养途径。
一、实验研究的具体措施
(一)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渗透培养
由于核心能力的跨职业属性,在一般的教学计划中,没有与之相应的专门课程,因此我们通过开辟第二课堂活动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才能,让他们在活动体验中提升实践操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1、开展技能竞赛活动,以赛促学,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技能竞赛是学生切磋技能、相互学习、展示风采的舞台。学校建立了技能竞赛长效机制,尽量拓展到更多课程,覆盖到每位学生。每年举办1-2次技能节活动,各专业部以专业课程为依据设置团体项目和个人项目,让学生在竞争中合作、合作中竞争。
比如:旅游专业开展导游现场解说会、中西餐摆台赛;会计专业开展点钞、翻打传票比赛;计算机专业开展文字录入比赛、网页设计比赛;礼仪专业开展形体、模特大赛等。
同时将竞赛融入到兴趣班的教学和辅导中,学生通过“训练——参赛——反思——再训练——再参赛——再反思”,提升综合操作本领,强化专业技能,锻炼了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组织成立学生社团,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和沟通能力。
我校团委通过建立和发展学生社团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搭建了成长的平台。
目前,全校已成立24个校办社团,如羽毛球社、环保社、心扉心理学社、小草文学社、街舞社、武打社、计算机社、摄影社等,涵盖了艺术、人文、公益、体育等领域。共有20位教师、3000多名同学参与了社团活动,学生参与率达到85%以上,实现了人人进社团、班班有社团的良好局面。
学生对社团的组建、发展有着巨大的热情。比如,小草文学社一直负责承办校级辩论赛,比赛的宣传、组织等工作都是学生在负责。每届比赛12场初赛、6场复赛,2场半决赛和最后的决赛,也都是由社团的成员在安排和主持。
心扉心理社是最受学生欢迎的社团。社团成员循序渐进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社团活动激发起了学生内在的潜力和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在提高学生组织、交际能力,开拓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一些社团在活动中也适当地参与了“创收”。如部分社团联合举办跳蚤市场,义卖活动等,这些活动的收入部分用于社团的活动经费,其余均捐献给经济上有困难的学生。这些“创收”活动锻炼了学生的经营管理能力,增强了他们的勤俭节约意识。
3、举行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为了让人人都有机会参加各类各项活动,我们进行了合理分工和场地规划,分时段、分批进行。操场上学生在进行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跳绳运动,教室里又是另外一片风景,这边合唱队的同学放声高歌,那边教室里学生在认真地练习硬笔书法。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实了学生的课余生活,陶冶了他们的情操,使他们乐有所学,学中有乐。
我们还定期举行各种类型的比赛。如举行演讲比赛、知识竞赛,锻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举行合唱比赛、班级球类对抗赛、四人五足等各种拓展训练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会与人交流、与人合作,体会团队凝聚力、团队合作精神的关键性;举办艺术节,设置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的节目,如音乐、舞蹈、小品、武术等,让学生在展示才能的同时锻炼胆量、增强自信。
(二)在学生管理中引导培养
主要表现为:搭建学生干部锻炼平台,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
我校学生会由10大部门组成:传媒部、外联部、文体部、纪检部、电脑俱乐部、团委纪检部、团委组织部、团委宣传部、劳动部、秘书部。通过民意测评、演讲、投票等多种方式产生学生会主席、副主席及各部部长。
学校德育处联合校团委,利用每周一的学生会例会,对学生会干部与成员进行集中培训,协助各部根据学校和学生特点,自行制定规章制度和评比检查细则,实行学生会管理的高度自治。
主席、副主席,负责学生会整体工作的宏观调控和各项工作的决策。
秘书部负责撰写各种计划、小结、整理资料等文秘工作。
文体部负责设计、组织文娱、体育等方面的活动,协助体育组完成课间操规范出操的检查等相关工作。
劳动部负责班级的环境卫生检查、评比,设立了劳动监督岗,检查室内卫生及校园卫生,对大型活动的卫生进行管理和检查。根据学校对卫生工作的总体要求,制定工作计划,开展卫生检查工作(日常检查、抽查、特检、大小型扫除)。
纪检部,对学校各项活动的纪律进行组织管理,设立了纪律监督岗,与其他部门联合,对违纪行为进行检查,认真如实地反映每周出现的突出问题,督促全校学生形成文明守纪的行为习惯。
团委宣传部,负责各班黑板报的评比和展出,以及各项活动的宣传、设计。……各部门分工明确,管理及时到位,对所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到班级或者学校。
学生会工作井然有序,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意识,提升了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
(三)在校企合作中注入培养
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机制体制是实现中职学校教学改革强有力的保障,只有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发挥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各自的优势,将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和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教学的有机结合,才能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岗位要求之间无缝对接。
我校于2013年牵头组建了华强职教集团并以其为依托,加强校企合作交流,建立校企合作机制。目前,我校建立了联系学校与用人单位的长效机制,企业参与课程开发12门,签订合作协议的企业61家,企业接收顶岗实习生1300人。
设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召开专业研讨会9次,共同讨论专业建设过程及内容(标准、课程、教材)、共同开展资源库建设。
校企深度融合,企业专家在学校设立专家工作室2个,学校在企业建设校外实训基地5个。企业接受教师锻炼培训,提高专业技能,学校聘请企业专家做兼职教师,对接企业文化,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进入企业真实的实践环境,比如去企业参观、顶
岗实习;或者将企业的相关人员请进校园,举行专题讲座,开展创业实践活动等。这些举措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力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二、实验效果
学校积极搭建第二课堂的平台,多方位、多途径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实实在在改变了学生的精神面貌,使学生获得了全面和谐的发展。
(一)学生专业技能快速提升
学生职业技能证书获取率达到95.8%。最近两年,200多名学生在各级各类中职学生技能大赛中荣获大奖。其中,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7人、省赛一等奖16人、市赛一等奖29人。
(二)学生兴趣培养有声有色
小草文学社连续2年被誉为“全国百佳学生社团”;辩论赛成员连续3年为我校捧回“深圳市福田区中学生辩论赛”亚军奖杯;同时,依托心扉心理社,探索出了具有华强特色的心理教育模式:以心扉心理社为主导,集学生自主活动、教师辅导、科研实践为一体的综合性模式。
(三)学生自主管理有目共睹
学生会由自律走向自信,自信走向自主,自主走向自强。自成立学生会实现自主管理以来,我校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校园整洁了,课间操整齐了;打架斗殴的现象少了,团结互助的多了;上课睡觉玩手机的人数少了,校园学习氛围浓了……
三、研究基本认识
中职生第二课堂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要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坚持职业活动导向,能力本位的理念。
第二课堂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要通过搭建各种平台,如:学生干部锻炼平台、社团活动展示平台、专业课程拓展平台、校企合作融通平台、技能竞赛提高平台等,在纵横之间搭建起一个相互链接、相互推进、相互支撑的体系。让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个性和才能,通过多种途径的体验,培养自我管理能力、良好的沟通技巧以及团队协作精神等职业核心能力。
2、与第一课堂同步设计,系统长远发展。
第二课堂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最好能够能与第一课堂的教学同步设计,使其更具有活动的目标和内容的基础,从而成为第一课堂教学能力目标的有效延伸。让学生不仅明白学什么、为什么,还知道怎么做,从第一课堂的认知层面走向行动层面内化,在行动过程中培养职业核心能力。
四、存在的问题
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活动的延伸、补充和拓宽,极大地开发了学生的潜在能力。实践证明,开辟第二课堂活动,是培养中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有效途径。当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还有需要改进之处。
1、在第二课堂的中,教师的引导还不够到位。比如,有些活动过度地放手让学生去做,但缺乏教师的具体指导和正确的引领方向,容易走向零散甚至混乱的局面,有些热情在新鲜过后就慢慢褪去,长效性不够。
2、各种平台的搭建,最终还是要有着共同整体的目标或方向。但是,各个平台之间,或者各种活动之间缺乏沟通和融合。
3、目前,还缺乏对第二课堂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行之有效或者说相对科学的评价机制。
4、从学校管理方面看,学校对于第二课堂的重视,相对第一课堂而言还是重视不够的,往往会在在时间、空间、师资培养等方面受到限制。
课题研究在本阶段进入了尾声,但是,我们的研究才刚刚开始。我们将在探索中总结经验、推广成果、继续前进!
2014.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