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课题研究报告7:深圳荣根学校
-
作者:资讯发布员日期:2017-05-24来源:浏览次数:4
《小学生关键能力培养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
子课题完成单位:深圳市宝安区荣根学校
总主持人:杨水旺
主持:杨水旺、钟裕文、庄丽君
子课题组成员:邱林、李启敏、陈雪飞、彭鹏、梁文钟、韦慧宁、聂小林、欧阳利杰、付菊平、张运学、詹辉艳、袁笑桃、卢金玉、朱彩虹
题自2012年11月开题,课题组经历了近三年的实践研究,对小学生的社会能力培养及其策略、方法进行了扎实的实践研究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成果,达到了预期目标。现将本课题研究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提出 “八项职业核心能力”, 分为职业方法能力和职业社会能力两大类。其中,职业社会能力是指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和工作的能力,包括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创新革新、外语应用等五项。职业方法能力包括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等三项。这些能力是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是伴随终身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社会更需要具有综合能力的创新性人才。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为培养具有较强综合能力的创新性人才打基础的,具有奠基性作用。同时,小学是素质教育最基础的实践主体。那么,对于小学生来说,哪些基本能力必须重点培养?哪些能力是居于核心地位的能力?
我们认为,小学教育更需要关注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以职业能力发展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着眼点或能力发展的坐标,为他们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石。
由童山东教授主持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研究”总课题提出了“职业核心能力”的概念并发展出一整套理论。虽然该课题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中职生和高职生,但给了基础教育重要的启示:职业核心能力中强调的“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创新革新、外语应用、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等八项能力正是小学教育所应强调的,小学教育要为这些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甚至可以说,小学是培养以上八项能力的关键期。
为了体现小学教育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的基础性作用并与中职、高职“职业核心能力”教育有所区别,我们将以上八项能力定义为小学生关键能力,提出了“小学生关键能力培养实践研究”课题。
所以本课题拟通过对台湾职业核心能力的研究,了解台湾职业院校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方法与措施,借鉴其成功之处;廓清大陆部分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意义、内容、要求、层次、形势等问题的认识。由此加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完善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提高其综合素质,以适应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为学生的就业能力奠定基础。最终为面临经济转型的特殊时期的中国大陆的职业教育提供可借鉴之路。
二、课题研究基本情况
2012年8月末,荣根学校56名骨干教师接受《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研究》总课题组专家培训,对职业核心能力有了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11月,学校以《小学生关键能力培养实践研究》为研究项目向总课题组提出课题研究申请,并被总课题组批准为子课题学校,开始着手子课题研究工作。
三年来,学校结合学生管理、养成教育、“八大素养”培养及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开展行动研究,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进行包括“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创新革新、外语应用、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等关键能力培养工作,使关键能力培养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一条主线,课题研究工作取得较显著成效。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了行动研究法、观察法、文献研究法等方法。研究的过程如下:
(一)准备阶段
1.确定课题成员,制定课题研究计划
2.确定课题研究方案,对课题组成员及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二)研究实施阶段
1.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学习,利用文献研究法等方面加强理论和策略学习,深入了解小学生关键能力培养有关理论背景和相关知识。
2.组织课题组成员设计活动,开展活动,并认真进行观察和记录。
3.指导课题组成员及进总结科研情况,并作阶段性检查。
4.召开座谈会、分享会,交流、小结和反馈课题的阶段性成功经验及不足之处,解决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三)研究总结阶段
1. 梳理研究活动,整理资料并进行分析、总结和提炼。
2.子课题结题,形成结题报告,成果汇总,论文成果汇编。
四、课题研究过程
(一)强化师资培训,提升课题组研究的内生动力
课题组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总课题组的各种课题研究活动。课题起始阶段,就对全体班主任和骨干教师开展全员培训。同时,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全国职业核心能力高级指导师、高级考评员认证培训。师资培训,提升了课题组骨干教师的研究能力和课题研究指导能力,带动了子课题研究工作。
(二)分层策划、组织体验性与实践性活动,促进学生关键能力的发展
活动是促进小学生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和载体,小学生的各种能力主要在各种有针对性的活动中得以培养和发展。
1.校长助理竞聘活动
参与该活动的主要是一些特别优秀的学生,重点关注的核心能力要求主要包括“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创新革新、自我学习”等方面能力的培养。
校长助理竞聘活动共有十个环节,包括申请、初选、宣传与倡议、拉票、实践调查、展示、演讲、决赛、公示、聘任等,历时一个学期。比如,在“宣传与倡议“环节,学生要制作竞选宣传海报并根据自己的观察就身边的事物提出一个倡议,寻求全校同学的支持签名;在“拉票”环节,一个学生要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现场展示才艺等方式向“十位行政,五十名教师”征集推荐签名。这些环节包含了丰富的关键能力培养要素。
2.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关键能力培养系列活动
近三年,学校开展了包括童心.爱与社会、童言.沟通成长、童手.合作成功、童眼.发现世界等四个板块的系列活动,面向全体学生。这些活动瞄准小学生关键能力的方方面面,使学生在这些实践活动中获得关键能力的发展。
比如,“讲爱与责任,秀结对风采”主题月活动是属于“童心.爱与社会”板块的活动,主要是通过高、低年段班与班之间进行结对互助,比如六(1)与一(1)班结对互助,高、低年级学生结成一对一互助学习小组,主要学习内容是学校礼仪和文明用语,包括问候礼、互助礼、鼓舞礼、致谢礼等,由高年级学生带领低年级学生进行学习和训练。
这一主题月活动引导孩子们学会沟通与合作、关爱与承担、分享与支持,引导学生学习共同争先创优,学习关爱他人和履行职责,培养与之相对应的各种关键能力。
“一万个怎么办”主题漫画创作与征集、马特焕新作品创作与展览、“三省六问五评议”等丰富的活动,分属于不同的板块,其目的就是通过这些活动引导孩子们学会用眼睛去观察事物,用智慧去解决问题,用好的方法加强自我教育,促进小学生关键能力发展。
3.家校结合,促进学生关键能力发展。
学校主要利用节日及假期资源,通过家校协作的方式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促进学生关键能力发展。体验式孝心教育系列活动。比如,我们利用“三八节”、清明节等节日为切入点开展系列活动。布置体验式作业,如“三个一”体验式作业(听父母讲老一辈的故事、向老一辈敬一次茶、给老一辈剪一次指甲)和“四个一”体验式作业(为妈妈捶一次背、为妈妈做一次家务、给妈妈做一张卡、向妈妈说一句感恩话),在真实生活的情境中,促进学生关键能力的发展。
4.善用各种竞赛资源,促进优秀学生的关键能力卓越发展。学校将各种竞赛资源纳入学生关键能力培养范畴,每一次竞赛活动,学校都将其作为学生关键能力培养项目,加强个案跟踪研究和指导,突出强化学生有关方面关键能力的培养。
(三)进行课题研究归纳与小结
在课题研究的初期、中期及每个学期末,都组织课题组研究人员对课题研究工作进行梳理、反思、归纳、小结,提炼出好的做法和有益经验,对课题研究的后续工作提出改进意见。并于2013年11月底,我校开展了一次“小学生关键能力培养实践研究”课题展示活动,深圳特区报、晶报、宝安日报等媒体对此做了专题报道,取得了良好效果。
五、课题研究与实施的效果
(一)实施效果
1.提高了教师对小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认识,转变观念,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并结合教育、教学工作,有意识地开展小学生关键能力培养。
2.在课改的大背景下,融入小学生关键能力培养要素,促进了课程建设和课程改革。
3.优化了各种教育活动。在本课题理念与方法的指导下,有意识设计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小学生关键能力培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 撰写并公开发表科研论文
课题组成员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工作,结合小学生关键能力培养,撰写、发表了一批教育教学论文,开发了有关课程。
课题组成员杨水旺校长的《顺其自然方成道——对学校办学观念的思考与探索》一文发表在2013年10月《教育创新》。
杨水旺校长的《关注学生的成长预期——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关键能力》发表在2015年4月《考试》杂志。
课题组成员邱林老师《德育新视野——宝安区中小学德育主任暑期培训教坛三人行实录》发表在第193期《师资建设》。
课题组成员邱林老师开发了一门教师继续教育面授课程——《NLP(身心语法程序学)技术与教育沟通策略》,并获深圳市教科院评审通过,成为深圳市教师继续教育课目之一。
(二)基本认识
通过实验研究,我们的基本观点是:小学生核心能力培养要从家庭教育的观念转变入手。
1.从大数据看当前家庭教育误区
近年来,围绕着家庭教育社会各界进行了多次讨论,出现了诸如虎爸教育之类的强势家庭教育模式,引发了教育界的热议和反思。当前的家庭教育究竟是怎么了?为了更好地研究当今社会家庭教育存在的偏向和误区,近期,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对北京、黑龙江、江西和山东四省市2万名家长和2万名小学生进行家庭教育状态调查,所得的调查数据不仅显示了目前小学生家庭教育的新特点和新问题,而且颠覆了以往家长们习以为常的家庭教育观念。
据该课题组负责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科技研发中心主任张敬培介绍,本次调查将家庭教育中的影响因素划分为显性因素和隐性因素。显性因素主要包括物质经济上有形的、可量化的投入,隐性因素包括家庭氛围、亲子关系和家庭文化娱乐行为等无形的、不易量化的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家长优先关注的是现实性因素,对发展性因素的关注度较低。在家长现阶段最关心孩子的方面,从高到低依次为:健康安全(65.95%)、习惯养成(55.47%)、日常学习(53.58%)、人际交往(37.89%)、自理能力(33.75%)、性格养成(28.09%)、兴趣爱好(19.47%)、情绪情感(11.93%)。由调查数据不难看出,当前家长更关心子女“成才”问题,而忽视了“成人”这一教育的终极目标,在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上,不太关注人际交往、自理能力、性格养成、兴趣爱好、情绪情感等发展性因素,同时对建立亲密亲子关系、营造良好家庭文化氛围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家庭教育在孩子学习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是一个孩子成长、成才的基础。当前家长对孩子健康安全的关注度遥遥领先于对孩子的情绪情感关注度,这是一个很严重的家庭教育观念误区。一个孩子能否成人成才,评价的标准定然不是一个强壮体魄可以决定,过分关注孩子的外在身体健康安全,忽略对孩子内在情绪情感的引导关注,培育出来的可能就会是马加爵、药家鑫之类的教育成品。从人际交往和自理能力两项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家长对孩子的重要核心能力培养并不重视,人际交往是孩子与人交流能力塑造的重要渠道,自理能力是孩子自我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根基,倘若家庭教育一开始就没有很好地把握住这两方面的因素,勿论孩子能否成为现代化合格人才,可能就连成为一名合格公民都要大打折扣了。
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调查数据,可以归纳出当前家庭教育观念存在的偏向:
(1)家庭教育终极目标是成才,过分在意孩子成才的学业成绩指标;
(2)家庭教育急于求成,偏离科学轨道,违背了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
(3)家庭教育对孩子成人的发展性因素不够重视,对孩子的能力培养不上心;
2.家庭教育问题的根源探究
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科学的家庭教育不但可以促进孩子成长,掌握现代化生存技能,而且更能引导孩子成才,培养孩子契合时代的素质。而当前家庭教育的观念偏向则会严重阻碍孩子的成长成才,这些观念偏向主要源于以下几方面:
(1)随着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经济、科技、网络平台的全球化,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也受到了冲击,家长存在功利化、指标化的教育价值观。
(2)面向广大家长的科学家庭教育理念传播和行为引领、能力训练存在缺陷,不靠谱的家庭教育指导和以营利为目的的教育机构,迎合家长急于求成的心态,传播错误育儿理念。
(3)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没能很好地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存在大线条单干的尴尬状况。
3. 家庭教育核心能力培养观念的转变引导
家庭教育的特点是内容的全面性和过程的连续性,经过日复一日连续的培育、强化,形成良好的、稳定的行为方式和生存发展的能力,这是孩子成人、成才的基础。因此,为了更好地推进小学生核心能力培养,更好地促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我们要从家庭教育的观念转变入手,引导家庭教育做到以下几点:
(1)抛弃过分功利化、唯分数论的教育价值观,从重视孩子的学业成绩逐步过渡到关注孩子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提升;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要关心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呈现的学习习惯问题,引导孩子掌握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高效的学习方法,不要以当下的分数指标为教育目标,要以孩子学会学习为最终目的。
(2)纠正对孩子性格养成、情绪情感培养的偏向理解,由以往过度关注孩子健康安全,转变为关注孩子全身心的发展,尤其是隐性因素的教育。在日常家庭教育中,要不断增强孩子的抗压承受能力和自我情绪控制能力,提高孩子的情商,为孩子今后在解决问题和与人合作上有稳定的基础。
(3)在增加孩子的人际交往面,为孩子提供更多的人际交往渠道,同时重视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育。关注孩子在日常家庭交往中的表现,增强孩子的情感表达、信息沟通能力,教导孩子如何更好地与人交流。逐步放开对孩子的监管,让其逐步学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独立解决学习生活中的细节小事。
(4)及时更新家庭教育观,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学习诸如微课等新课程理念,为孩子提供接触数字化、信息化的学习平台,引导孩子更好地应用数字,处理信息,培养孩子成为21世纪的现代化人才。
小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庞大而漫长的工程,这项工程既离不开学校教育的组织引导,也离不开家庭教育的铺垫重视。只有在学校教育的积极组织下,及时变更当下家庭教育的错误观念偏向,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核心能力的培养,为社会和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栋梁之才。
六、结语
本子课题研究目标着眼于小学生关键能力培养,切实小学教育需要,切合深圳市提出的培养学生“八大素养”的教育要求,切合未来人才发展的现实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子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和实践证明,小学生关键能力培养在小学教育中是可行的,所开发出的活动设计和方案是富有成效的,为小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借鉴。特别是有效提高了我校学生“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创新革新、外语应用、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等方面的能力,效果显著。
深圳市宝安区荣根学校
二O一五年六月